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2024年3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会议上揭牌成立气象卓越工程师学院,同年7月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全省仅15个,含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秉承“矢志不渝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初心,致力于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气象工程师队伍。
学院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气象科学与工程技术资源,以中国气象谷为办学载体,聚焦国家战略急需、气象行业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围绕气象模式与预报预测、气象信息与大数据、气象服务与应用等领域,与华为、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八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科国睿科技、国电南自等行业主管部门及领军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学位硕博研究生培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创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探索工程硕博士培养新范式,共同推动气象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培养交叉学科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学院实行理事会负责制,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学顺,丁一汇分别担任学院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学院实施校企“导师组”制度,项目首席专家、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实践导师联合组成的产教协同导师团队,出台人才招聘、职称评聘、绩效管理等卓工特区政策,引入行业首席、总工总师等行业领军人才,打造“国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华为盘古大模型首席构架师领衔的导师团队。
面向我校大气科学、人工智能等学院和“基础学科拔尖计划”等人才培养特区,通过举办“天气预报科学与技术“暑期学校、设立“气象卓工专项”等,打造专项招生、硕博贯通、项目选拔、推免招录等多元选拔方式,遴选气象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优秀硕博研究生。结合产业技术实际问题,以“项目制”为导向,建构“四段四化”培育体系(立项选题阶段项目化,理论学习阶段系统化,技术实践阶段工程化,成果应用阶段产品化),开发面向产业发展前沿的课程体系,创新工学交替、产学融通、个性发展模式,服务战略新兴产业。
学院通过校地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气象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